8月以来,四川多地暴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省10余个市(州),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受到疫情影响。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广大退役军人挺身而出、全力以赴、硬核战“疫”,充分发挥“生力军”与“冲锋队”作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做出应有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4日,本轮疫情中,全省有8万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广泛开展协助核酸检测、物资转运、封控守点、防疫宣传、协助流调等志愿服务,服务总时长达131万余小时。
以疫情为号角,吹响战“疫”最强集结号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全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推动广大退役军人迅即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组织有序。省厅及时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迅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印发《统筹做好“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服务保障、典型宣传等工作作出总体安排部署,要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规范有序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本地疫情防控。
二是行动有力。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着眼发挥退役军人作用,立即向退役军人发倡议、作动员,号召广大退役军人就地回归“战位”,向防控一线集结待命。成都、内江、宜宾、达州、凉山等地第一时间向退役军人发出倡议书,号召每一名退役军人行动起来。达州等地整合退役军人力量,组建退役军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举行“出征”仪式,开展“战”前动员,激发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的热情和士气。
三是落实有效。以各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全省广大退役军人听从号令、服从指挥、冲锋在前,他们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积极投身到战“疫”的各个工作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退役军人初心如磐、永葆本色的优秀品质和顽强作风。疫情发生时,南充市顺庆区退役军人工作者、退役军人刘永红正在医院陪护生病家属,他主动向医院党委递上申请书申请“参战”。据统计,短短1个月时间里,全省16个市(州)共动员5696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7万余名退役军人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以队伍为主体,打出战“疫”最快组合拳
随着一支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各地在实战中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逐步成为疫情防控战线的重要力量。
一是突出力量主体。与过去退役军人自发、零散参与志愿服务不同,全省各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统一着装、规范行动,科学、有序、专业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成都“战旗红”、攀枝花“木棉花”、“戎耀”绵阳、眉山“橄榄绿”、“圣洁”甘孜等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各地疫情防控战线的“硬核”力量,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逐步擦亮。仅成都“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就有2890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与此次疫情防控任务,协助开展核酸检测6800余万人次,转运物资2400余吨,开展防疫宣传4万余次,帮助群众解决居家期间送医就诊等特殊困难和需求1200余个。
二是注重部门联动。在各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动与卫健、城管和街道等部门联系对接,了解志愿服务重点领域和专业要求,科学合理分配使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力量。成都等地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对退役军人志愿者开展现场专业技能培训,做到即训即用。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开展关怀慰问、提供物资保障、实施困难帮扶等方式,积极为退役军人志愿者排忧解难,为志愿者安心抗疫创造有利条件。成都等地积极协调社会力量,为一线志愿者筹措急需防疫物资。中秋节期间,发放爱心水果、月饼等物资慰问一线志愿者。凉山州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促进会统一购买志愿者服装、队旗等500余件,组织志愿服务车辆44辆,保障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1300余人次。
四是讲好防疫故事。为大力讲好退役军人抗疫故事,以省厅为头雁,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微信矩阵合力共为,同时注重借力中央、省、市、县级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的感人事迹。省厅微信公众号推出《若有战、召必回!四川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工作者在“疫”线》系列宣传稿件,成都市局微信公众号联动23个区(市)县推出《战旗别样红|退役军人冲锋在前 坚守“疫”线》系列报道,宜宾市局微信公众号开辟“战‘疫’有我”专栏,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记录退役军人战“疫”故事。据统计,全省各地在央级媒体发布防疫宣传报道15条、省级媒体发布76条,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以行动为笔墨,绘出战“疫”最美风景线
在四川此轮疫情防控工作中,处处都能看到退役军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是争做疫情防控先行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各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闻令而动、听令而行,迅速向疫情防控前沿逆行。成都市第一时间抽组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突击队,进入疫情防控工作形势最严峻的社区。绵阳市组织转业待安置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等广泛参与疫情防控。四川长江职业学院退役大学生士兵主动请缨,多次向学校递交抗疫“请战书”,值班站岗、白衣为甲,重拾军旅岁月,守卫全校师生安全。
二是争做疫情防控狙击者。广大退役军人保持战斗姿态不变、冲锋姿势不改,越是艰难越向前。他们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从防疫“宣传员”到“秩序员”,再到“物资搬运员”、“核酸采集员”,灵活转变身份,主动参与区域零散户管理、群众情绪疏导、核酸检测漏检排查、上门服务保供企业及困难群众等各种志愿服务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退役军人志愿者。资阳市259名“兵支书”挺身而出,担起本辖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带领退役军人志愿者不分昼夜、奋战“疫”线。据统计,全省退役军人志愿者累计协助核酸检测达8500万余人次,完成物资转运4300余吨,封控守点8700余个,开展防疫宣传5.8万余次,协助流调4万余人次。
三是争做疫情防控示范者。退役军人经过军队大熔炉的淬炼,是应急抢险救灾、守护人民安宁的宝贵力量。退役军人脱下的是军装,脱不去的是军魂,人民需要的地方就是他们冲锋的战场。在疫情防控这场无声的“战斗”中,退役军人初心不变、本色不改,当先锋、打头阵,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攀枝花市倪攀兴、德阳市庄仍华等退役军人家庭,舍“小家”顾“大家”,共同书写“防控夫妻档,共谱伉俪曲”的战“疫”佳话。绵竹市汉旺镇宜苑社区“兵委员”高安科左臂整体截肢,伤残三级,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被群众冠以美名—独臂战士。退役军人志愿者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深入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以实际行动引领带动身边人行动起来,凝聚起全民共同抗“疫”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