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6月6日上午,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海珠区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黄琪乐跟大家分享了一线防疫工作的相关内容和一系列感人故事。
海珠区发动志愿者近5000人次,服务总时数达2万余小时
5月30日海珠区启动第一轮核酸检测至今,海珠区总共发动了社会上近5000人次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点开展志愿服务,服务总时数达2万余小时。
对于志愿服务,市民们都积极参与踊跃报名。鹭江球场检测点是海珠区最大的核酸检测点之一,为周边居民群众提供核酸检测服务,需要接待检测的群众数量很多。6月1日清晨7点半,在得知该检测点需要志愿者支援的需求后,海珠区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立即发布志愿服务岗位招募通知,半小时内,志愿服务微信群已经涌入135名志愿者,经过报名接龙,一共有40多名志愿者及时前往检测点支援和服务。
儿子追随父母脚步,一起奋斗在防疫一线
在封闭管理的小区,解决居家隔离家庭的生活难题成了志愿者们可以参与的重要环节。小区志愿者招募工作得到小区业主的积极响应,2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7名小区业主志愿者主动请缨,担任起居家隔离家庭的生活帮手,他们每天穿上防护服为每家每户送快递和蔬菜瓜果。
其中有一位志愿者叫黄天羽,是华南理工大学大四的学生。他经常晚上12点结束服务,第二天一早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据了解,天羽的父母都是海珠区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最近几乎24小时奋战在一线。父母的付出让他耳濡目染,能够帮助他人成为了他最大的快乐,于是毅然选择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与父母一起并肩奋战。他说:“抗疫志愿服务真的很累,但是能够服务到市民群众,为广州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除了志愿者除了参与一线服务,还有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力量筹集和捐献防疫物资。有的朋友想捐500件速干衣给战疫一线工作人员,天气热出了汗方便透气,减轻身体不适;有的朋友想捐献一批医用手套;有爱心企业想把防疫物资、饮用水送到一线……这些的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董业衡、任珊珊、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