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北京科学中心科学教育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仪式在北京科学中心举行。北京科学中心科学教育志愿者服务队的正式成立,既是北京市科协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北京市科协依托北京科学中心阵地优势、汇聚社会优质力量、创新科学教育服务模式的重要探索。
成立仪式在北京科学中心科学教育志愿者宣传片中拉开帷幕。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苏国民在致辞中表示,科学教育作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育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重要性愈发凸显,科学教育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正是积极回应时代需求的重要举措。
随后,优秀科学教育志愿者代表上台发言,分享参与志愿服务的初心与体会。与会领导为优秀科学教育志愿者和优秀科学教育志愿服务团队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其在科学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突出贡献。
仪式现场,北京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完成电子签约,正式成为多家高校的科学教育实践基地。此次签约汇聚了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一流高校资源,通过实践基地的搭建,依托高校特色学科资源,广泛团结青年力量,为科学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让科学传播队伍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在首都多家科普场馆志愿者保障互认环节,北京科学中心与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汽车博物馆相关领导共同上台,正式启动科普场馆志愿者保障互认。参与互认的场馆涵盖国家级、市级和区级不同层级,通过多层级场馆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保障互认、共同发展”的志愿服务保障模式,为广大志愿者打造多场馆协同联动的坚实后盾,推动科普志愿服务力量在首都科普阵地间高效流动、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志愿服务热情与专业价值。
成立仪式上,北京化工大学的青年志愿者献上了舞台剧《我叫范锐—范旭东》选段,通过艺术形式展现科学家精神,弘扬科技报国的情怀,引发现场强烈共鸣。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带来了朗诵《我们都是科学教育志愿者》,展现了青年志愿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目前,北京科学中心科学教育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汇聚了600余名优秀力量。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3%,副高及以上职称占六分之一,形成了以科研院所行业专家为引领、科技骨干教师为中坚、高校青年科技人才为生力军的良好梯队格局。在刚刚结束的暑假和正在火热进行的全国科普月期间,已有285人次志愿者投身服务,累计奉献服务时长超870小时,开展展厅主题讲解、科普沙龙、科学实验表演等活动350余场次,覆盖受众2.8万人次,生动展现了“科技工作者+志愿服务”模式的活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哲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