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课堂上,孩子们正凝神静气,挥毫泼墨,感受着传统文化的书法魅力;在手工课上,大学生志愿者耐心地指导小朋友们制作创意作品;在安全教育课堂中,专业社工生动地讲解防溺水知识……这一幅幅充满活力与温情的画面,正是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大桥社区“幸福大桥·多彩生活”志愿服务项目的生动实践。
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大桥社区志愿者在辖区开展防溺水宣传。
据悉,乌当区在省、市社会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省级融合试点项目,探索“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专业社工”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志愿服务在助力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乌当区高新路大桥社区紧扣社区治理工作“四要素”(党建引领、资源链接、群众需求、专业力量),以“四个举措”为抓手,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治理基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动员社区在职党员、退役军人、爱心人士、新就业群体、退休人员、文艺工作者、法律人士、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士、能人力量,构建多领域、专业化志愿服务网络,组建“幸福大桥·多彩生活”志愿服务总队,结合志愿者专业特长成立了7个志愿服务小队,同时引入专业社工组织,推动基层治理从“零散化服务”向“系统化创新”升级,以“党建红”引领“志愿红”,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大桥社区举办”夏日防溺水 安全伴我行”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讲座。
链接各类资源,构建共治格局。通过专业社工组织贵阳市乌当区创新蔚蓝社会工作服务社,充分联动社区志愿者、社区能人、宁悦托管中心等多方力量,推动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打破以往基层治理中“社区单打独斗”的模式,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协同治理格局。专业社工与志愿者相互配合,精心组织策划“暑期公益托管课堂”,制定《大桥社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暑期公益托管课程活动方案》,为孩子们量身定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聚焦群众需求,供需精准对接。针对暑期未成年人守护“空档期”“看护难”“辅导难”等问题,大桥社区主动出击,收集课程需求,开设多样化的兴趣课程,将治理重心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体现了基层治理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转变。此次暑期公益托管课堂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服务社区儿童420人次,组织党员、大学生、社区热心居民志愿者等130人次参与,累计服务时长约1212小时。
专业力量赋能,激活内生动力。贵阳市创新蔚蓝服务社积极凝聚社区志愿服务力量,组织志愿者开展培训,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在暑期课程设计上下“狠功夫”,以“兴趣+实践+安全”为主线,精心设计了五大核心课程和特色活动:趣味英语课程,通过游戏互动,轻松学单词;创意绘画课程,天马行空,画出心中的童话世界;传统书法课程,一撇一捺,感受中华文化之美;手工制作,黏土、剪纸……用小手创造大惊喜;社会实践活动,整理图书、文明宣传,小小志愿者在行动。同时还有更多亮点课程、安全必修包、防溺水实景演练、儿童性教育动画课,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文化增值包:茶道礼仪体验、红色电影+图书整理,以德育无声浸润。通过帮、带、实践,提升志愿者专业服务能力,壮大了社区治理的“生力军”。
图为2025年7月14日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大桥社区“暑期公益托管课堂”正式开班。
下一步,乌当区将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省级融合试点项目,发挥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各级各部门,聚焦群众需求,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未成年人保护等,积极组织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图/文 乌当区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