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志愿者服务促进中心迎来揭牌以来的首批客人——海淀街道文明实践课题组“组团”前来交流学习。“五星志愿者”高玉红为课题组成员讲解地区志愿服务成果。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街道将实施志愿服务三大计划,系统地给出志愿者的评定与激励机制,为辖区志愿服务发展给出“行业标准”。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首家街道级志愿服务中心,青龙桥街道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自12月5日启用以来,积极发挥促进中心统筹地区资源,安排志愿服务任务功能,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擦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金招牌”。
112名志愿者服务时长超1500小时
“青龙桥地区拥有深厚的志愿服务基础,地区有8支品牌志愿服务队伍,67支社区志愿服务队,拥有12680志愿北京平台注册志愿者,其中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500小时的志愿者有112名。”街道市民活动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启用后,将进一步通过“引领志愿者”计划,大力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依托“培育志愿者”计划,围绕群众新需求孵化志愿项目;推行“礼遇志愿者”项目,切实让地区志愿者感受到激励与温暖,走出一条符合地区特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路径,形成“海淀经验”。
走进总面积近400平方米的青龙桥街道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地区志愿者们亲手布置的志愿文化展示墙,品牌志愿服务团队地区义务指路队首次将14年来志愿服务原始记录手册、志愿者服装、志愿服务对象留言汇总收集统一展出,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
“他们自2006年成立,在颐和园东宫门为中外游客提供志愿服务,团队从最初的12人发展到100余人……”记者在现场听取介绍时获悉,在今年全国宣传推选2019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中,青龙桥地区义务指路队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为更好的志愿服务团队活动需求,暖客厅中设置了独立的心理辅导室作为心理志愿服务团队“靑心”幸福驿站的活动场所。据了解,项目成立于2018年,团队由地区18位专业心理咨询师组成,是青龙桥街道为加强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而启动运行的专业志愿服务项目。
“青之行”将惠民服务送到家门口
“天气冷,上了岁数腿脚不方便,出门很麻烦,特别感谢街道志愿服务团队,为老百姓解决了‘头等大事’!”家住水磨成府社区北河沿小院的赵大爷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解决了赵大爷头等大事的是“青之行”综合惠民服务队的上门理发服务。12月11日,青龙桥街道经过前期筹划,“青之行”综合惠民服务队的“两店”走进水磨成府社区的北河沿小院,将惠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下午1点半,“行走的理发店”就到达小院,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小时,主要是为了让居民、特别是老人在相对暖和的环境中理发。一下午,20余位居民不出小区,就享受到免费理发服务。服务除了“行走的理发店”,还有“行走的维修店”。配钥匙、检修热水器、更换自行车把手和轮胎……尽管室外温度很低,感觉很冷,但维修师傅依然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师傅们维修技术真好,价格也非常低,希望下次还能再来。”“街道已经做好计划,从下月开始,将增加定期服务的社区数和场次。”很多居民听到回复后,纷纷拿起手机,将好消息通知家人。
“当天的服务活动是2020年的第117场志愿服务。”“青之行”综合惠民服务队项目负责人向记者透露。2021年,服务队将结合特殊时期的特点和各社区的需求,将定期送服务进社区的场数增加到180场以上,范围扩展到18个社区以上,让更多辖区居民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